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 第三二零章 一个月四万张弩,不可能的任务!

第三二零章 一个月四万张弩,不可能的任务!

  江夏,安陆城的城门口,有文吏正在指挥小吏,将“招募良医”的告示挂在门边的城墙上。

  一大群百姓在围观,卓恕、卓荣的马车驶过,马车中还坐着来求医的凌统,凌统注意到了外头的人流攒动,忍不住探头去看。

  “嘘…”卓恕连忙将他拉回,“你身上还有伤呢?注意点儿。”

  凌统笑道:“我感觉我今日的力气能打死一头牛。”

  嘴上是这么说,可其实,凌统的伤口恢复的并不好,甚至有几处大伤的位置都化脓了。

  诚如卓荣所言,中毒、伤口,落水…凌统与张辽的伤口几乎吻合了一切感染“四六风”的前提…

  这是致命的!

  “唉…”

  心头不由得喃喃,或许仲景神医能提供些帮助吧。

  卓恕饶有兴致的适时问出一句,“凌将军今年多大了?”

  “二十有六了。”记住网址m.97xiaoshuo.cc

  “那家中有几方妻妾?几个子女?”

  这个…凌统顿了一下,然后如实回答:“父仇未报,功业未立,何言妻妾?”

  诚如凌统所言,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凌统是在二十九岁离世的,孙权得到消息,拍着床起身,悲哀道不能自止,并且减餐几天。

  一提到凌统就流涕,而凌统那时才有两个儿子,凌烈、凌封才不过一、两岁,孙权收养二人在宫中,爱护得跟自己子女一样,有客人来就说,‘这是我的虎子啊’!

  故而,此刻的凌统真的并未娶妻。

  噢…

  卓恕微微颔首,然后不经意的望了眼他的妹子卓荣,笑着感慨道:“凌将军你觉得我妹子如何?她也尚未婚配呢!”

  此言一出…

  凌统还没反应过来,方才吞下一口水的卓荣却“噗”的一声,水全都吐了出来,哪怕如此,她尤自狂拍着胸脯。

  “哥,你在说什么呀?凌将军是来医治病疮的?他是病患,我是医者…你怎么…”

  “有哪条律法规定?医者不能与病患喜结连理了?”卓恕依旧饶有兴致的说…“再说了,妹…你可老大不小了,这要放在以往的律法中,十五之后的女子未成婚可是要缴纳五倍税钱的!”

  “哥…你…”卓荣牙齿咬住嘴唇,面靥登时间红晕了不少。

  她连忙转移话题,“你再不快点儿,看你还能赶上与你那元逊兄的约定?”

  此言一出…

  卓恕忽然想到了什么,暗道一声。

  “糟了,要耽搁了!”

  这本是卓恕似真是假,玩笑的一番话。

  倒是让凌统的心头,微微悸动了下,他余光斜睨了卓荣一眼,心头暗道。

  ——『算上这次,卓姑娘救我两次了!』

  因为这个小插曲…

  一时间,马车车厢内的气氛变得微妙了起来。

  卓荣轻轻的在心头叹出口气,虽是神医,却也是女子,懵懂无知到情窦初开,许多时候只是刹那之间。

  不过很快,她也发现马车外人头攒动,已经根本走不动了。

  于是她与凌统一道下车,眼睛望向那城门旁张贴的“招募良医”的告示。

  一个文人打扮的人为大家念着:“……关公毒疮跗骨,普天之下,寻可刮骨疗毒者,若能为关公疗毒,以千金相赠,封为上宾,一应所求,悉数满足!”

  一名百姓连忙道:“关公受伤了?怎么受伤的,这段…自打关四公子到江夏后,不都是那曹操再吃瘪么?”

  另一名解释道:“听说是关公攻樊城时,被敌将庞德的毒箭所伤…毒入左臂骨头,还是仲景神医的弟子提出刮骨疗毒的…”

  “那…”方才那百姓又疑问道:“既是他提出刮骨疗毒?为何他自己不去做啊?”

  “你以为这是刮鱼鳞哪?随便搓搓就完事儿了?这是人的胳膊,还是关公的胳膊,万一没有刮去毒…那命保不齐都没了,莫说是那仲景神医的弟子,就算是仲景神医本人怕是也…”

  “那按你这么说,还有谁能刮骨疗毒…”

  “听说那河内司马氏二子司马懿的夫人怀孕诞下第二个儿子时,因为难产,命悬一线,那时是华佗神医为其剖腹取子,母子平安,神乎其技啊…”

  说到这儿,人群中一个小女孩说:“阿娘,你不是说华佗神医被那曹操杀了么?”

  此言一出,众皆沉默…

  除了惋惜华佗神医的不幸外,也对关羽胳膊处的伤势添满了担忧,刮骨疗毒?哪是说起来这么容易呢?

  华佗之后?还有谁能刮骨?

  倒是卓荣…听到了这么一番话,有些动容,不知道是想念师傅,还是心系于病患胳膊处的毒疮。

  凌统微微凝眉,心头暗道:

  ——『不曾想,竟有一日与这关云长‘同病相怜’!』

  其实准确的说不是“同病相怜”…

  关羽是毒加金汁,凌统是疮口、灼烧加污水感染,但严重程度已经十分接近了,唯独因为“乌头”的药效,让关羽更痛苦一点儿。

  卓恕适时的靠近卓荣,小声道:“如此倒是正好,妹是华佗的弟子,普天之下若有一人能为关公刮骨疗毒,那一定唯独妹妹了,倒是…妹可以以这个向关羽交换,让他授意仲景神医救治凌统将军…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卓恕这一番合乎情理的提议一出口就被卓荣否定。

  “师傅教授我的是医者只有救人,没有交换…仲景神医与师傅并称为当世神医,他一定也与师傅一般,医者仁心,不会放任病患痛苦!”

  说到这儿…

  卓荣再度指指天,提醒道:“哥…那午时的宴席,你怕是赶不上了!”

  “啊…”这时,卓恕方才醒转,他直接抛下马车,“我跑着去…”

  说话间,他挤出这蜂拥的人群,快步往诸葛恪的府邸那边跑去。

  一时间,这马车中倒是只剩下卓荣与凌统二人。

  原本,卓荣已经吩咐马夫缓缓前行,可最终,沉吟再三,还是喊停了马夫…她再度下了马车,挤到那告示处,伸手将告示撕了下来,她大声吟道。

  “我能为关公刮骨疗毒——”

  当即就有几名文吏将卓荣围在当中问长问短,凌统看着卓荣这副模样,再加上方才被卓恕挑动心弦,一时间,他发现他对这位卓荣姑娘充满了好奇。

  又不止是好奇…

  仿佛他的心头真的生出了几许情愫。

  …

  …

  荆州,江陵城西城郊。

  不过是几个月,如今的沔水山庄已经扩充了整整一倍,围墙就快修到江陵城的西城门了。

  与之对应的是这里的“劳力”从原本的两千余人,发展到了如今有超过六千人,工于其中,生活于其中。

  因为“证审”的缘故,凡是能加入到其中的,均是与曹魏、东吴没有任何牵连者,均是身份清白之辈。

  他们必须要经过几轮严格的“审查”,更需要至少三个人签字作保。

  沔水山庄的成分,由此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丐帮弟子的家眷,兵士的家眷也可以来此做工,赚补家用…沔水山庄对其中的“劳力”算是十分慷慨。

  其实很多劳力不过是为了吃饱饭,穿上衣,可真的到其中,他们才惊愕的发现,他们甚至还能攒下来一定的积蓄,甚至每天可以休息六个时辰,简直太良心了!

  在乱世中,再没有地方,能找到这样的营生了!

  再没有地方,能这样吃饱饭、穿上衣,赚着钱的活着。

  而在黄承彦与刘晔的统筹下,这些人分为了许多部门,大多数是做军械的,也有少数是做生产工具,诸如农具…还有一些是在沔水山庄后种植耕田。

  与其说是种植…

  不如更精准点儿说,是尝试新农具的使用,“龙骨水车”、“水转百戏”、“水力鼓风机”等等,已经纷纷投入农业生产。

  如今的这一代,在刘晔的改良下,已经是第三代。

  只等明年的收成,从那收成的数字里见真章…

  不得不说,黄承彦毕竟年龄不小了,许多事情有心无力,倒是刘晔的出现,为这里注入了全新的生机。

  关键是他仿佛沉浸其中,对关麟留下的那数不尽的制造图,不光是军械,是农业,是生产工具,他均是热衷至极,

  仿佛这个新世界的大门打开后,他刘晔就留恋其中,完全拔不出来了——

  当然,除了军械、农具、耕种…

  这里还有不少人从事“后勤”,让这里的每一个人能吃饱饭,穿好衣,休息的时候有一个避风之所,这在乱世已经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故而,沔水山庄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劳力,都对这位黄承彦,对“关四公子”感恩戴德!

  此刻,关麟刚刚抵达这边…

  因为张星彩提前来告诉黄承彦——『‘关四’他想吃鱼了,吃荆河里的大鱼!』

  黄承彦当即就心领神会。

  他回想起此前与关麟在这沔水山庄后的湖泊前,一边钓鱼一边感慨。

  那时候的黄承彦钓上一条小鱼,饶有兴致的说关麟这个忘年交说:“今晚你小子有口福了,有‘鱼肉’吃了!”

  哪曾想,关麟却是对那“小鱼”不屑一顾,只是笑着说,“老黄,咱能不能有点儿追求,这湖这么小,也就这些小鱼了,咱什么档次?能吃这么小的鱼?放生了,快放生了!”

  那时候的黄承彦直接笑了,反问关麟,“若放了这小鱼,那可就没有鱼汤咯。”

  “小鱼煲的汤没劲…”关麟直接说,“早晚有一天,咱们得干下来襄樊,咱们吃那襄江里的大鱼…我听说那襄江里的鱼一支十几斤重,味道别提多鲜美了,还有…有朝一日,咱们也得把中原也给干下来,到时候咱们吃黄河大鲤鱼,那个味道更是鲜掉舌头!”

  黄承彦本觉得关麟是在吹牛…

  可看他信誓旦旦的模样,莫名的觉得,竟还真有点儿谱,黄承彦接着说,“咱先别说黄河大鲤鱼,襄江里的大鱼,咱怎么吃?”

  “煮着吃、蒸着吃呗!”关麟笑着回答。

  当然,他知道黄承彦问的不是这个问题,接着补充道,“其实很简单,不用咱们终极目标的十万秦弩,就五万蹶张弩,咱们找个靠近襄樊的山,万弩齐发,朝着襄阳城的上空射他一个时辰…什么狗屁襄樊,统统都没了,到时候,谁还能拦住咱们去襄江里捞鱼?”

  那时候的关麟还在与黄承彦畅想秦弩五万齐发的壮观景象。

  这是五万弩啊…

  用脚蹬的蹶张弩,从天而降,遮天蔽日!

  也就是那一次…

  黄承彦记住了…关麟这小子早晚一天要吃襄樊的大鱼。

  倒是没曾想,这“吃鱼”的日子来的这么快,这小子变得这么“心急”!

  黄承彦与刘晔匆匆赶到锻造“秦弩”的巨大工房时,关麟早就到这里了,他在详细的观看着匠人们组装弩机。

  其实这里制造的秦弩是做了一些改良的。

  蹶张弩倚靠双腿与腰去射击,张力大小是可以达到三石的。

  但黄承彦与刘晔…对此做了一些改良,通过大量的尝试,将“秦弩”的长短、弓弦的张力进行了优化,甚至增加到了一些“物理”学当中借力的原理,在每一张弩矢上增加了“助力的机械”装置。

  又优化了箭矢又与弩机上的凹槽摩擦所丧失的一部分动能。

  更是为秦弩增加了关键的部位“郭”。

  要知道,在后世,很多专家提出,限制秦弩威力的其实是“郭”,秦弩没有关键性的部件“郭”,所以威力不够强!

  只是…

  现在,在黄承彦与刘晔的精益求精下,何止加上了“郭”,简直是焕然一新!

  按照匠人所言…

  如今的秦弩,真实的张力大小,在双腿的极限力量下,可以达到五石,射程超过三百五十步!

  如果顺风,甚至可以达到五百步!

  当然,这虽然不像后世“瞎逼逼”说秦弩的射程超过AK47两倍,但三百五十步单单靠人的腰肢与双腿,已经是弩矢中的极限了吧?

  “云旗公子…”看到关麟,刘晔当先开口。

  黄承彦也轻吟出一声,“云旗…”

  他知道关羽如今的状况,也知道关麟的心情不好,他没有用“臭小子”这样的称呼,也没有直接一句“臭小子你还知道来我这儿”的数落。

  甚至,他看着如今关麟那冷峻的表情,他还有些担忧,担心他不要因为替父找回场子,而太过冲动、鲁莽!

  “黄老,刘先生…”听到他俩的声音,关麟转过身,目光炯炯,他指着这些秦弩问道:“现在,咱们有多少秦弩了!”

  这个…

  刘晔与黄承彦彼此互视,刘晔说了个大概的数目。

  “一万七八千吧…”

  其实,秦弩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制造,再加上沔水山庄六千劳力,制造的速度很快。

  可架不住…还有八牛弩,还有龙骨水车等一系列农具的制造。

  分担下来…一万七、八已经算是不错的数字了。

  只是…

  这个数字还是让关麟有些失望,“少了点儿!”

  这…

  刘晔微微凝眉,黄承彦则问道:“你是打算提前用这秦弩?不攒到十万枚,一起用了?”

  “藏不住了。”关麟吧唧了下嘴巴,“老爹都被人欺负了,做儿子的,不报这份仇,传出去还以为我关家满门都是怂蛋呢!”

  “那?你需要多少!”

  “至少四万吧!”面对黄承彦的询问,关麟说出了一个数字。

  秦弩强,不是强在个体,而是强在弩阵…强在数万枚弩矢的齐发,在于范围伤害,太少了根本无法达成遮天蔽日的效果。

  只不过,四万这个数字,差的有点儿多呀!

  “若是四万支秦弩,制造的话…哪怕全力以赴,也至少还得三个月…”刘晔在脑海中经过了复杂计算,得出了这么一个数字。

  “三个月太久…”关麟感慨道:“一个月之内我就要见到…”

  “可…”刘晔再度张口,“秦弩的制造工艺,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让弩矢的威力大打折扣,故而一个匠人全力之下,一个月能制造出两枚秦弩,这已经是极限…”

  言外之意,就算沔水山庄六千劳力悉数去造秦弩,一个月也补不齐“四万”这个数字。

  太可怕了!

  何况…与秦弩相配备的,还有特殊的弩矢。

  也不可能六千劳力全都去从事这一项任务;

  以及…

  大量的原材料,这些都是难题!

  也正是因此,刘晔的一双眼眸深深的凝起,眼神中满满流露着三个字——不可能!

  黄承彦的表情倒是与刘晔截然相反…

  因为他见证过太多,在关麟手中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事情了。

  他只是淡淡的问关麟。

  “臭小子,你打算怎么办?”

  “极限不就是用来被超越的么…”关麟直接深入这工房,他引着黄承彦、刘晔二人,郑重其事道:“你们且试试,按照我说的方法做,不要让一个工匠去做一张秦弩,这样太繁琐了,中间耽搁的时间也太多了,我方才看过最新秦弩的图纸,一共是一百七十个步骤,那么…就将这一百七十个步骤根据繁琐程度,分为一百步!”

  “由一百个人为一组,每个人只完成一个或者少量几个固定的步骤,然后不断的往下传…直到一百七十个步骤全部完成,再由专门的匠人负责效验。”

  他指着这硕大的工房,接着吩咐,“就从这里造一张桌子,传到那一头…整个一连串的桌子便是一个组!”

  关麟打算用“流水线”模式去批量生产秦弩了。

  他是这么想的,战国时期发明秦弩的也不是秦朝啊,所谓——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可为啥秦弩的名声这么大?

  说到底,是秦朝标准化的生产决定的。

  一个人一个的慢慢去造,造到猴年马月了,质量也参吃不齐,倒不如每人就负责几个工序,一步步的传下去!

  就特喵的批量、标准化、流水的生产!

  果然…当关麟把这个想法讲出后,黄承彦与刘晔彼此互视,在经过的短暂的沉吟、思索过后,竟是莫名的感觉,这个方法可行!能行!

  甚至,这个方法,会让生产的效率呈现巨大的飞跃。

  不止是在“秦弩”上…

  当然,黄承彦与刘晔不会了解,这就是后世“现代化”的工厂作业,早就习以为常了…小组作战了。

  古人还是讲究个体…特别是生产上,各自为战。

  至于效率的叠加…

  这很容易理解,一张秦弩一百七十多个步骤。

  再熟练的匠人对照图纸也需要一步步的校对,难免有些步骤不熟悉的步骤,耽误了时间。

  可按照关麟的方法做下来,每人只负责一到两个步骤,这是闭着眼都能完成啊!

  甚至,关麟设想的“一百人为一个小组”也不绝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调整。

  这事儿,越是琢磨,刘晔的眼眸中越是冒光,越是觉得大有可为呀!

  那么…

  接下来,就是材料的问题了。

  关麟仿佛已经看穿了刘晔心中的担忧,他直接道:“…放开手脚去造即可,材料的事儿,钱的事儿全部都交给我!”

  其实,在材料上,在钱上,关麟已经有了新的想法,新的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