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 第110章: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身份低贱的人,你的号召力极强】

  用这份号召力,来让农民们造自己的反,可能有点抽象。

  但如果配合上【忽悠】的天命,号召他们拿点粮食出来,还是挺不错的。

  至少从人们的反应来看,在刘恪的一番话术下,还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

  不过刘恪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继续道:

  “劳烦诸位父老,依己所能,尽可能的筹集些粮草,便是箭矢、推车这些个物件,也是为这一仗出了一份力。”

  “压力确实大了一点儿,但过些日子便是秋收,只要将交趾兵马挡在琼州之外,就能收上不少粮食,今年的税赋,可以减免一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琼州沿海,便有一个天然优势,能够出海捕鱼。”

  “现在南海贼寇已经被朕彻底清剿,海中水产丰富,乃是难得的宝地。”

  “筹集些鱼干,作为士兵们的肉食补充,也可缓解粮草压力。”

  话语间,刘恪又让化成雨张贴出了一张清单。

  以图画为主,那画秀女的画师有两把刷子。

  海带、虾米、螃蟹,都画得眉清目秀的。

  其实因为东胡水师覆灭,南海海盗被招安,获取额外粮草的最佳办法,就是打渔。

  海鲜缺乏油水,粗糙的烹调之下,味道也一般般。

  但作为军粮,还是够格儿的。

  尤其是那些辅兵、民夫,对这群人而言,可谓是美餐一顿了。

  从琼州到夷州这段海域,都可以瞎鸡儿捞,也没有环保组织禁渔。

  中间还有一个洛祭岛,可以作为补充淡水、物资的间站。

  可惜打交趾,汉军水师也是主力,无暇分身,只能让老百姓们代劳。

  围观百姓们见着清单上的图画,心中多了些想法。

  这次皇帝安静得多,没有方才那么激动的手舞足蹈了。

  但越是如此,越是显得形势更比刚才更为严峻。

  小小一张清单,却密密麻麻罗列了各种物资。

  小到一个车轮,只要你能捐,朝廷都想要。

  足以见得朝廷ox难耐,来者不拒。

  这正说明了,朝廷如今的困难啊!

  于是乎,当即就有一个感情细腻的大汉,挤上前道:

  “我愿献粮.”

  可他刚开口,就被拉住了。

  捐粮捐粮,说着好听,可实际上不还是相当于多缴纳了赋税吗?

  这年头,哪还有自愿多给朝廷交钱的呢?

  无论有再多的原因,形势再怎么不利,皇帝这也是变向加赋于民啊!

  “二两!”

  大汉稍微理智了些,只给朝廷捐二两的话,倒还不至于被家里的婆娘骂一顿。

  此后,零零散散又有几个人上前,但大多也就几株几株、几两几两这么捐。

  箫元常在心中叹了口气。

  皇帝的想法是好的,从民间募捐。

  而且也做到了极致。

  甚至以一国之君的身份,甘愿走在街头巷口,几乎与黔首百姓,面贴面,去陈明利害,去好言苦劝。

  号召力与话术,也是一等一。

  但皇帝不懂百姓。

  百姓把这一口吃的,看得比性命还重。

  就这么靠自愿捐粮,几十几百个百姓,根本捐不了多少,杯水车薪罢了。

  想要缓解大军的粮草压力,除非动员足够规模的百姓。

  可.

  根本不现实。

  却见刘恪又动了。

  他抬手示意化成雨,化成雨便让人将那几个率先捐粮的百姓,给截住了。

  那几个百姓还在思索回家了怎么跟自家婆娘说呢,猛然看见眼前多了几个魁梧的御前侍卫。

  这???

  没捐足数还不让走了是吧?

  就逮着他们这种柔弱心软的小肥羊薅?

  夭寿了,强行被捐粮和强行征粮有什么区别?!

  你干脆直接点还痛快些!

  而那些御前侍卫,却只是拦住了他们,然后掏出了几个木头片子,发放于众人。

  刘恪高声道:

  “这木片叫做股筹,拿着股筹,就算伱们入了这一仗的股。”

  “这一仗胜了,你们也能从朝廷手中,以股筹分润此战缴获。”

  “长股筹,算作入股一石粮草,短股筹,则为一两。”

  那大汉望着手头上的长股筹,不解问道:

  “草、草民只捐了二两,为何能分得长股筹?”

  刘恪亲自走到大汉的面前,眼中流露出满满敬意,他凝视着大汉,握着他的手,声情并茂道:

  “二两粮食,可以让将士们多刺出一矛,多杀死一个敌人,也就多保护了一个汉人。”

  “卿所献粮草,看着仅二两,但这份为国出力的心,又何止一石?”

  这大汉登时就瘸了,就差当场哭出来。

  这可是皇帝啊?!

  皇帝在干什么?

  在握着他的手,在认可他一个泥腿子?

  就因为为国出力?!

  还是仅出了二两力??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老百姓,哪顶得住这种话术?!

  刘恪则是对着百姓们,继续道:

  “战后缴获,按照股筹折算,最低也可取一成利。”

  “也就是说,若是捐了百石粮草,战后最少也可凭着股筹,从朝廷兑换出一百一十石粮草,或是其他折算物。”

  “若是此战缴获更多,所兑的粮草也越多,只多不少。”

  “哪怕是败了,哪怕战后缴获入不敷出,朕就是掏空库府,也要把数补足。”

  刘恪说完,便静静等待着百姓们的反应。

  他不怕百姓们不捐,这就是忽悠,号召力就是这么来的。

  就算是陈胜吴广,也不是振臂一呼,而是有计划的行事。

  这套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是以话术陈明利害,鼓动号召。

  其二,是摆事实告知此事困局,深化影响。

  其三,则是许以重利,勾动人心。

  层层递进,每一次都在不断打破百姓们的心理防线。

  无限表明朝廷困局,拉低百姓们的期望值,让他们隐隐有捐粮的意愿。

  然后告诉他们,其实不是让你们无偿捐献,不仅有利可图,这利还可能相当大!

  至于是否真的相当大,那就看朝廷的意愿了,反正打交趾的话,保底一成利是有的。

  这有点像战争债券,只不过刘恪将之称为股筹。

  大汉的信誉基本过去的二十年里,已经被耗得差不多。

  就算换了皇帝,也得重新竖立,得靠时间慢慢磨。

  单纯的从民间募集粮草,根本没用。

  所以刘恪选择了股筹。

  而他付出的,则是个人信誉,自己半年以来,无一败绩的威名。

  想要继续这么做下去,他就不能败。

  同时还将股筹和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行为,绑到了一起。

  即爱国行为。

  而且还加入了保护琼州土地,保证秋收成功等,各种直接关乎到百姓利益的行为。

  多重绑架之下,百姓们就有了更多捐献粮食,换取股筹的理由。

  按刘恪的想法,如果能顺利发展下去,百姓们对大汉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

  简单来说,就是会越来越爱大汉。

  等到百姓们将自己缴纳的税赋,看做是荣耀。

  想着楼船上的一根桅杆,汉军手中的一支戈矛,皇帝赶着的一条驴子,全是他们的税赋所化,并为此自豪,霸业可期。

  这将是刘恪未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过程中,极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汉较之于东胡,唯有一胜,那就是人心。

  他就必须将这一点做到极致。

  毫无意外,在刘恪堪称不可思议的连番大胜之下,配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与【忽悠】的话术双管齐下。

  这成分极为复杂的股筹,完完全全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

  人们纷纷开始捐献粮草。

  但这时候,就没有第一批人的优待,一两就是一两,二两就是二两,记少了不行,记多了更不行。

  无数人后悔莫及。

  早知道刚才就冲上去了,哪怕只是脑热口嗨呈一时之快,也能净赚一石米粮啊!

  多倒是不多,但只要是白嫖来的东西,谁又不爱呢?

  更多挤不上前的人,则是选择将消息传递开来。

  谁还没个亲朋好友?

  哪怕不是让亲朋好友也来捐献粮食换取股筹,多个人商量一番,也是不错的。

  人群里当然也有东胡细作。

  甚至刚才拉着人,不让人上去捐粮,就是他们干的。

  但此时,别说拉人了。

  他们这种不想捐粮的内鬼,已经快要被挤出人群之外了!

  而御前侍卫们已经焦头烂额,应付不过来。

  打仗在行,挖地道也行,劫掠海贼船也没问题,放火防火更是颇有心得。

  可算数是真不行。

  于是乎,箫元常在一知半解中,带着小吏们,接过了股筹一事。

  哪怕手头上一直在计算百姓捐献的粮草,以及发放股筹,他都没想太明白。

  还能这么玩?

  仗都还没开始打,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打赢,就能空手套来粮食?

  但他望着蜂拥而来的百姓,渐渐就明白了。

  首先就是皇帝确实没输过。

  其次,交趾不是东胡,百姓可能畏惧把大汉平推到琼州的东胡,但不太可能畏惧一个几年都没打过仗的交趾。

  皇帝就算真要输,那也是输给东胡。

  要是连交趾都输,下一步输缅国,输暹罗,最后没得输了,干脆亡国算了。

  菜鸡的交趾,让百姓们有了打胜仗的信心,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则是交趾足够富裕。

  交趾国多年未经战事,而且几经开发之后,因为地利,已经是和琼州一样的产粮之地。

  要是皇帝真能打下来,哪怕只是抢一波,他们这些捐粮打仗的,肯定有得赚。

  再说了,朝廷只是没粮,不是没钱。

  就算败了,那就用金银来兑取股筹。

  而这些粮对百姓的影响并不大。

  毕竟马上就是秋收,手头上很快又有粮了。

  至多就是将余粮拿了出来。

  败了,赔了,也不至于饿肚子。

  不过最让箫元常感到不解的,还是皇帝的号召力。

  就算皇帝亲民,亲自到大街上募捐,也不至于让百姓如此。

  难道是因为皇帝也出身民间,两者之间能够共情?

  这让他不得不想到了皇帝之前在宇文氏叛乱时,所说的话。

  就这份能耐,确实能弃了大位下到民间,振臂一呼拉起一支兵马啊!

  总而言之,有粮就好。

  箫元常看着越捐越多的粮草,哪怕黑眼圈又深了几分,面上还是很开心的。

  这还仅仅是琼州城中的一部分百姓。

  若是等到琼州城全城动员呢?

  又或是其他三郡呢?

  乃至各个村落,一直到整个琼州?!

  如果能将百姓们手头上的余粮利用起来,绝对不会比抄了几个世家少!

  皇帝这不是在强征粮食,是在诱征,偏偏百姓们还没抵住诱惑!

  恍惚间,箫元常看着几个熟悉的面孔。

  “这不是王氏的人吗?”

  只见那个王氏的族人,舔着嘴唇,小心翼翼的问着:

  “萧大人,我王氏愿献上一万石,这股筹”

  “一万石也敢打股筹的主意?去你马哒!”

  这个却是姜阴陆亲自出面,挤走王氏的家仆后,老帅哥和颜悦色道:

  “萧大人,我姜氏愿捐献四万石!”

  别说箫元常了。

  就是一直守在旁边,负责维持秩序的御前侍卫们,都不由地咂舌。

  百姓们一两二两的献,虽然人次多,但没有世家这么一次就来一大笔的震撼。

  早上还说着缺粮呢,这下倒好,打个盹的时间,皇帝上街走了一趟,就不缺了。

  “我赵氏也愿献三万石!”

  “我钱氏愿献两万石,哎,别挤我,我加粮!”

  百姓还好,皇帝的号召力着实强,而且百姓也容易一时间热血上头。

  但箫元常却是了解世家的。

  世家大族思虑颇多,断然不会因为皇帝的话术,而一时间石乐志。

  哪怕有所心动,也得在家中召集族老,再三商议。

  而且动用大笔粮草,也是一两个人所无法决定的。

  他不由得问了个相熟的世家之人:

  “你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

  那世家之人虽然在踊跃捐粮,却露出了个比哭还难堪的笑容:

  “是被迫自愿的。”

  这么个形容,箫元常就明白了。

  百姓都这么积极捐粮了,世家大族能干站着看吗?

  现在捐,也能像百姓一样,拿着股筹,分润战后缴获。

  要是现在不捐,百姓都缩衣节食的捐粮了,你堂堂世家大族不捐,难保朝廷不在暗中给你使绊子。

  与其被贾无忌捐了,还真不如主动一点。

  而且这次,确实有一定利益,交趾国是真的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