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第七百四十九章 棉衣

  横刀十六国正文卷第七百四十九章棉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压力就是动力,没用到十天,天工院将织机稍稍改进一番,就织出了棉布。

  工艺略显粗糙,原因还是在于棉花的质量。

  李跃摸着这一块小小的棉布,心中百感交集,这一块小小的棉布,是华夏文明的一次大跃步。

  还是那句老话,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再徐徐改进就行。

  华夏一向不缺聪明人。

  “织机再改进一下,要让寻常百姓都能买的起用得上。”李跃指着偌大的脚踏纺织车道。

  “这……种小事,还用天工院出手?”刘操之瞪大了眼。

  李跃这才发现他的眼睛一大一小,眼珠凸出,不是故意瞪大的,不过配上他的丑脸,着实显得怪异,也难怪李跃第一印象不太好。

  不过这厮有真本事,是工部前几年提拔上来的。

  万人敌也经他改良过,但脾气不好,性格执拗,在天工院人缘极差。

  李跃学他瞪大一边眼睛望着他,“这不是小事,而是华夏千秋万代的大事,最好不用人力,用水力,若是做成,你刘操之的大名将记在史册上!”

  户部最新估算人口,南北一统后,大梁人口当在两千七百万左右。

  按没人最少一件衣服算,就是两千七百万件!

  一年有四季,北方秋冬春肯定不能只穿一件衣服。

  这里面的经济利益比天还大。

  再加上棉被、棉服,大梁的经济可以直接起飞了。

  这还是只是中土的需求,西域、河中、高原、草原,乃至更西边的拜占庭、萨珊波斯等,都需要这玩意儿。

  治国的背后逻辑就是经济,天地万物背后都有一套经济链条。

  所以近代文明的崛起,都是从棉花纺织开始的,纺织业推动了工业革命。

  不过工业文明需要巨大的资源基础,以及以亿为单位的人口市场,以现在的大梁而言,难以实现。

  但给大梁国力来一次飞跃,绝对够了。

  “对了,你可以将棉花制成棉絮,然后填充进衣服里面,制成棉衣、棉被,以作御寒之用。”李跃抖了抖棉布,仿佛看到一个辉煌盛世在向自己招手。

  “此物能御寒?”刘操之睁着左边的大眼道。

  李跃眉头一皱,这厮不该叫刘操之,该叫刘操蛋,“你是不是对朕有什么意见?专门鸡蛋里面挑骨头?朕让伱做,你照做就是了,少来啰嗦。”

  “不……不敢……”刘操之拱手一礼,一溜烟的跑了。

  棉衣制作比织机更简单,一天半功夫,东西就出来了。

  只是样式实在丑的不堪入目,一看就是仓促弄出来的,丑就算了,还一边袖子长,一边袖子短。

  李跃都怀疑是刘操之故意在给自己上眼药。

  不过话说回来,样式虽然丑,穿在身上的确保暖,特别厚实,综合了这时代衾衣的用法,脱下来就是一床小被,特别适合将士行军打仗之用。

  东西出来了,李跃长长松了一口气。

  衣食住行,对亿万黎民而言都不是小事,衣排在第一,足见其重。

  李跃想起自己出行所见百姓,无不是衣衫褴褛,破破烂烂,哪有半点“盛世”的样子?

  眼下天下刚刚一统,南方战火还未停歇,强令百姓种植不可行。

  国库中的粮食也不多。

  好在朝廷手上捏着不少屯田,在陇右、河湟、高昌这些地区可以大规模种植。

  “其实陛下可以推行,田地亦分上中下三等,下等田地,完全可以试种之,钱帛钱帛,布帛就是钱,北方苦寒已久,此物定为百姓所喜。”卢青拱手道。

  吃饱穿暖,是人最低级的需求。

  如今吃饭问题有所缓解,穿暖问题日益突出起来。

  李跃然其言,“那就先在夏州试种之,然后推行全国。”

  棉花需要充足的阳光才长的好。

  新设置的夏州正合适,那里人烟稀少,也没开垦大量屯田,正好种棉花。

  李跃特意派人去陇右询问周牵的意见。

  谁料周牵并不赞同现在就推广,说是已经选了一批优良棉种,今年秋天就能看到成果,让李跃再等等。

  周牵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无可挑剔。

  他说今年秋天有更好的棉花,就肯定有,绝对有,否则不会开这个口。

  李跃欣然接受他的建议,暂时等等,让天工院加大新式纺机的研制,顺便把衣服稍微弄美观一些。

  等待之中,一转眼就到了夏天,整个南方,江宁广交在李俭的攻势下,全部收复,还顺手扫平了南方诸夷,将二十多万人口迁到淮南和荆州。

  淮南和荆州也成为大熔炉,诸族在此地互相监督,也互相融合,任何一族也不能一家独大。

  李俭还上表朝廷,请求封赏有功将士。

  桓伊、邓遐、刘牢之、诸葛侃、谢玄、桓石虔等全都在列,还有大量中下级军官。

  这些人得到封赏,以后天然就是太子的旧部。

  不过这么大的事,兵部不敢擅自决定,交给王猛,王猛又递交李跃。

  “太子长大了,朕以后可以放心了。”李跃长舒一口气。

  有这些班底在,别说其他人想动太子,就是李跃起了换太子的心思,也需要仔细掂量掂量。

  “殿下手中皆为江东降军,不如裁其老弱,选其精锐,整编为南军,调回洛中,黑云军改为北军,至于封赏,太子可以提名请奏,但仍需陛下亲自接见封赏诸将!”王猛拱手道。

  这是效仿汉代的南北军制度。

  降军成分复杂,既有能征善战的北府军、荆州军,也有各州郡的杂军、义从、部曲等等。

  整编势在必行。

  李跃也听出王猛的另外一层意思,将南军调回洛阳附近,也成了天子亲军,容易控制,以免流落在外,只知太子而不知大梁皇帝。

  时间一久,问题也就多了。

  太子可以有故旧,但不能有一支近十万的大军捏在手上,否则皇权就受到了威胁。

  皇帝就应该唯我独尊,此为大梁稳定之基础。

  “景略之策,老成谋国也!”李跃心中一阵感动。

  虽说王猛是李俭的岳父,但终究还是站在自己这一边,为自己着想,也是为大梁社稷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