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第七百五十二章 文采

  横刀十六国正文卷第七百五十二章文采杨略的情报没有出错,拓跋什翼健在弹汗山在熬了二十多天,便分出两万骑兵向东,直插辽东。

  细作打探到的消息,这两万骑大多装备有盔甲,至少披着一件皮甲,还效仿黑云骁骑,制造了木制马镫,有些战马还披了皮甲。

  玄甲军立即转道幽州,从三藏口穿过燕山,跟在敌军之后。

  只等这支骑兵穿过紫蒙川,便关门打狗。

  “拓跋什翼健还在弹汗山?”李跃查看着地图上的敌我态势。

  “已经南下寇掠代州。”谢玄拱手道。

  五万大军南下,代州的万余镇军难以抵挡。

  “尽快结束这一战,休养生息,明年秋后,大举反攻。”李跃颇感疲惫,男人一过四十,精力就开始不济。

  南征江东,国力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户部、兵部预算,以府库中的积余,最多维持六万人马半年征战。

  如果大部分是骑兵,则兵力至少要去一半。

  现在一万余玄甲军已经出动,能拿出来北上的兵力更少。

  大军一动,后勤粮道消耗极其恐怖,南征时有汉水、长江、颍水、淮河等各种水道运输,减轻了后勤压力。

  如今要往北打,后勤补给需翻越崇山峻岭,绝大多数路程靠人力、畜力。

  输送一石粮食到前线,至少要损耗四石粮。

  若拓跋什翼健后退,消耗的粮食则会更多。

  战争背后的逻辑都是经济。

  “既然暂时打不起来,将其吓退即可。”王猛云淡风轻道。

  谢玄冲王猛拱手,“敢问计将安出?”

  “拓跋什翼健主力在东,大战亦在东面,代州不过佯攻袭扰而已,可令太原、襄国镇军两路夹击之,洛阳再出五千骑兵,带上陛下旌节,大张旗鼓,鼓噪而进,号称三万军,则i拓跋什翼健自退。”

  给拓跋什翼健十个胆子,也不敢在代州来一场大战。

  五万骑兵听上去唬人,真正能战的有没有一万都是问题。

  “臣愿率北府军北上,若其露出破绽,臣一鼓荡平之。”谢玄入洛之后,变得非常积极。

  李跃估计他是想重新撑起谢家的门庭。

  桓氏也是一样,桓冲、桓秘也多次积极献策,一点也不生分。

  两家都宣称是中原故族。

  李跃没有过多干涉,只要没有互相姻亲攀附即可,八王之乱,华夏沦陷,跟桓谢两家关系不大,都是二三流士族,衣冠南渡之后,方才后来居上。

  桓谢两家人才鼎盛,既然降了,李跃就敢用。

  “准。”李跃从其所请,“不过以后要改口了,没有北府军,只有大量将士。”

  “臣一时疏忽,陛下恕罪。”

  吓阻敌军是个技术活,张蚝、刘牢之这些猛将干不来,谢玄最为合适。

  南军本来就是江东的精华,本身就经过了一层裁撤。

  谢玄选拔五千精锐,换上大梁制式盔甲,人皆双马,空马上驮着草人,插着旌旗,马尾缠着树枝,烟尘滚滚的向北而去。

  一同出征的还有桓石虔、檀玄、毛安之、毛虎生、朱绰等江东勇将。

  感觉他们不是去吓阻拓跋什翼健的,而是去玩命的……

  南军新归大梁,都憋着一口气,想要打出声势。

  士卒在三国两晋,地位低下,行同军奴,寻常百姓连女儿都不愿嫁给他们。

  但到了大梁,地位一跃而起,分田、分宅,还有社会地位,有军功爵在身,见地方官吏可以不拜。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让这支历史上的强军完成了一次新的淬炼。

  李跃尤其注意对士卒思想上的教育,调派大量鸿胪吏,下放到什,又悉心安置他们的家眷,尽量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大梁皇帝李跃、皇长子李仪、尚书令王猛,以及桓冲、房默等三省六部的主要官员都出城送行,多制造些声势。

  “江东将士,竟有如此气势!”房默大为感叹。

  李跃心中暗笑,若他知道历史上顶峰阶段的氐秦就是败在这支人马上,不知会作何感想。

  “臣有预感,此去或有意外收获。”王猛抚动长须道。

  “若是如此更好。”李跃其实也有这种预感。

  北军主力鏖战日久,多有疲惫,南军初立,朝气蓬勃。

  虽说给谢玄的任务是吓退拓跋什翼健即可,但也没限制他怎么做。

  谢玄能否晋升一流名将,就看这一战。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身边的李仪抑扬顿挫的吟了起来。

  李跃斜了他一眼,“行了,别嚎了,有本事自己作一首,抄别人的算什么名士?”

  真名士不是那么好当的,也要有真才华。

  李仪干笑一声,“那儿臣就献丑了。”

  周围人都投来惊讶的目光,几个皇子中,也就这位皇长子最不显眼,今日却一反常态,较起了真。

  李仪抖了抖袖子,咳嗽两声,指着北方,眼珠子转来转去,却半天没吭出一个字来。

  “你到底行不行?”李跃顿觉一阵失望,或许老李家的祖坟就没烧这根香,只适合上马提刀砍人,不适合吟诗作赋。

  武功也须文采济之,一个只知道砍人的王朝,实在有些暴躁。

  李仪迎着风,跺跺脚,大声咳嗽两声,手舞足蹈起来,仿佛跳大神一般,总算吟了出来,“胡尘自北来,烽烟起边塞。江东有健儿,为国除此害。朔风卷旌麾,铁甲凌燕代,瑞雪满天地,三军当奏凯。”

  “好诗,好诗,殿下文采斐然,不虚汉之扬雄也!”

  “昔有曹子建才高八斗,今有殿下诗才绝伦……”

  一个个马屁拍来,李跃都替李仪脸红。

  这诗还算文理通畅,也颇为应景,但要跟扬雄、曹植相比,那就侮辱两人了。

  不过话说回来,情急之下能做出这么一首应景的诗,李仪肚子里面还是有些货的,也不枉这几年跟所谓的“名士”们厮混了。

  “儿臣的诗如何?”李仪满脸堆笑,期待李跃的评价。

  “尚可。”李跃微微一笑,能有这个水准,还算不错。

  比那些整天在女人堆里面的名士强。

  “多谢父皇。”李仪一脸嬉笑,有几分玩世不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