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红楼襄王 > 第485章 朕之乳虎

  第486章朕之乳虎

  即使没看信,杨清音也知道所谓的“小畜生”是谁,这让她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这个混账,他竟然接过了指挥,梁潜和黄清竟未阻拦,他们简直是该死!”

  “数万大军之生死,操于黄口小儿之手,前线将领莫非都是死人不曾!”

  眼看朱咸铭越骂越难听,杨清音忍不住开口:“什么黄口小儿?谁是黄口小儿?”

  “人老十三别的本事没有,行军打仗可不一定比你差!”

  “且不说金陵剿倭的事,他这两年天天练兵,就是再不懂也该懂了!”

  杨清音最看不得的,就是宝贝儿子被贬低,此时自然要跟皇帝分辨几句。

  还别说,她这话也真有些奇效,让朱咸铭稍微冷静了些。

  其实他也是受惯性思维影响,才总觉得朱景洪还是不成器,但他稍微冷静一想就扭转了看法。

  无论是各种新奇练兵手段,还是朱景洪对朝局世事的看法,都证明他绝非只是好勇斗狠的浑人。

  朱咸铭思索之间,杨清音接着说道:“前线诸将关系复杂,恐怕只有他这身份镇得住,由他统兵未必是坏事!”

  “只怕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若是轻敌冒进,只怕……”

  杨清音打断道:“当务之急,是尽快拟定新任总督,其它事日后再说也无妨!”

  朱咸铭点了点头,而后吩咐道:“立刻……召在京都督、都督同知进宫议事!”

  “是!”

  在京的都督和都督同知,大概半个时辰齐聚乾清宫,然后他们便得知了西北的情况。

  这些人日日分析战局,非常清楚在宁焕祥死后,西北甚至有崩盘的可能,所以出任总督绝非明智选择。

  商议了半个时辰后,最后总算是推选出来,由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柳芳出任总督。

  只等第二天朝会宣布,柳芳就要走马上任去了。

  第二天清晨,襄王府内,宝钗正在侍女伺候下洗漱。

  “禀娘娘,张平安在外求见,说是有关王爷的事!”

  “让他在银安殿等候!”宝钗吩咐道。

  “是!”

  听着是朱景洪的消息,宝钗又岂敢有丝毫怠慢,简单洗漱更衣后就出了寝殿。

  几息之后,宝钗在侍女簇拥下,来到了银安殿前厅内。

  “奴才叩见娘娘!”

  坐到前厅左侧客位上,宝钗方说道:“说吧……”

  张平安答道:“今天从宫里传出消息,总督西北军务的宁总督死了,如今是咱们王爷主持西北大局!”

  一听这话,宝钗顿时警觉起来,而后便问道:“这些消息,你是如何得知?”

  “此事瞒不住,宫里都已经传开了,上午朝议正是要定下新任总督!”

  消息传回京要十天,这边上任最快也要二十天,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十天……宝钗心里细细的算着。

  而这三十天时间,足够朱景洪做很多事了。

  可是,毕竟是掌握兵权,会不会受陛下猜忌?

  想到这里,宝钗从椅子上起身,思索着自己能做些什么。

  即便陛下不猜忌,也难保睿王府和东宫不使坏,我得先一步出手才是……

  来回踱步,宝钗做出了决定,于是他立刻吩咐道:“备车……我要进宫!”

  “是!”

  另一头集贤馆内,学士们也在议论此事。

  按道理说,宫里消息不该这么快传到此处,如果发生则证明有人刻意为之。

  没错,正是朱景渊派人散布的消息,就是让学士们议论然后上奏弹劾。

  作为一母同胞的兄长,他当然不能亲自指责弟弟,即便对方已经犯了“大错”。

  集贤馆里的学士,多数都是投机者,这些人思维更活泛一些,多数都能明白朱景渊的难处。

  所以在商讨时,他们都没说要请朱景渊来拿主意,一番议论后就定下了议事基调,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串联上疏。

  睿王一党人人在忙碌,而支持东宫的朝臣们,接到消息后也自发行动起来,他们人多动起来声势更大。

  上午常朝议事开始,但议事范围仅限于六部九卿,以及五军都督府的高级武官。

  而此时宝钗已然入宫,来到坤宁宫她才发现,睿王妃陈芷比她到得更早。

  “母后……”宝钗露出哭腔,直接跪倒在皇后面前。

  “你这是怎么了?”杨清音略有诧异。

  “求母后下懿旨,把我们王爷叫回来吧!”

  “媳妇听说,如今是他在西北主事,依他行事狂妄轻浮的性子,只怕会把前线搅得一团糟!”

  抬起头来,宝钗泪流满面道:“若因此误了大事,只怕万死难赎其罪!”

  杨清音叹了口气,正要说话时却见宝钗往前爬了两步,直接来到了她的脚边。

  然后便听宝钗接着哭诉:“王爷在家时虽常说,要为父皇扫平不臣,如此才是父皇的好儿子……”

  “可前方毕竟刀剑无眼,不是媳妇不让他为父皇尽孝,实在是怕他有个好歹,媳妇日哭夜哭死了……”

  宝钗滔滔不绝说着,尽可能把朱景洪往“孝”字上靠,最大程度避免他受到猜忌。

  眼见她着实伤心且担忧,杨清音也只能安抚她,还安慰她朱景洪绝不会有事。

  看着宝钗如此动情,陈芷目光深邃思索着,她在想宝钗到底是不是在演戏。

  老十三,到底是不是想抓兵权?

  这个问题,按理来说无可争议,毕竟朱景洪都已经掌权了。

  之所以会如此,全靠他此前人设立得好,蠢货直人莽夫的形象,怎么看都不可能有坏心。

  或许还是我们想多了……陈芷如此想到。

  但这并不妨碍,她和睿王撺掇官员上奏弹劾,毕竟有句话叫做“宁可杀错也不放过”。

  所以,如今朱景洪人设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帝后二人这边,可以使他保持圣眷不衰。

  而只要皇帝信任,那不管有多少弹章,对朱景洪而言都问题不大。

  “我说宝钗,此番只盼十三弟不要闯出大祸,今日待议出新任总督,到时就可以把他换回来了!”

  伸手将宝钗扶起来,陈芷接着说道:“咱们皇家尊贵,多的是人愿赴沙场尽忠,又何须十三弟亲临战阵!”

  “母后,我看宝钗说得对,还是让十三弟赶紧回来才是,在父皇母后膝前就是最大的孝了!”

  宝钗说了大半天,强调的是朱景洪在前线尽孝,没有别的什么心思。

  而陈芷的这番话,重点则是要让朱景洪回来,这是釜底抽薪的手段。

  杨清音端起茶杯,平静说道:“好了,此事陛下已有计议,待新任总督到任之后,便让这小子回来就是!”

  听到这话,宝钗心头便是一紧,就这样回来可就白忙活了。

  统兵就三十天时间,还能干出多大功劳。

  宝钗正担忧之时,却突然想起朱景洪的一句话,让他紧锁的眉头释然下来。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宝钗相信,自家男人能想到会被召回,那么他就一定会设法应对。

  “说起来,们也别太小瞧老十三,她读书习字虽一塌糊涂,但行军打仗未必不行!”

  听到皇后这话,宝钗是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朱景洪得到了认可,担心则因为这话被陈芷听到了,难免会让她加深对朱景洪的猜忌。

  “母后……他哪里懂什么行军打仗,全都是胡闹罢了!”宝钗连忙找补了两句。

  “好了,今天就别聊这些了,这是刚两天新上的贡茶,你们也尝一些吧!”

  言罢,皇后便命人去上新茶,留着宝钗和陈芷说了其它话。

  且说朝会之上,关于新人总督的议事已结束,柳芳已通过朝廷上下认可,可以出发西北上任了。

  就在朱咸铭要宣布退朝时,好巧不巧的是又有军报传来。

  如今西北军务,乃是朝廷头一等的大事,所以军情会第一时间送到御前。

  而今天送来的军报,讲述的正是八月初八的战报,与初七送出的正好相隔一天。

  宁焕祥死后,西北的局势有多危急,朱咸铭是再清楚不过,所以他当即拆开了来看。

  战报开头,讲了准噶尔大军压境的紧迫情况,这看得朱咸铭皱紧了眉头。

  接着振威中卫出战准噶尔先锋,却与对方战况进入焦灼状态,这让朱咸铭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振威中卫,乃是左右两大军官的纽带,他若被击溃了后果可就严重了。

  若左右两翼难以合拢,就有极大可能被人家分割包围,形势已经是万分危急。

  连忙换页,朱咸铭继续看了下去,他很迫切想知道结果如何。

  下方朝臣们看着皇帝紧锁眉头,一个个也都跟着紧张起来,以为是西北发生了大溃败。

  眼看着皇帝脸色越来也难看,众人也站得越发恭谨守矩,生怕自己会被皇帝所迁怒。

  “好……好啊……老十三,朕之雏虎也!”

  皇帝突如其来的大笑,让在场大臣都摸不着头脑,但也让他们都松了口气。

  敛去喜色,朱咸铭放下奏报,平静说道:“前线大捷,振威中卫大破敌之先锋……杀敌三千五百余人!”

  听到这话,众人瞬间明了,也理解了皇帝为何会“失态”。

  前线局势紧张,如此大胜定能振奋军心,对稳定局面将是大有裨益。

  但此时,众人心里又生出新的疑惑,此番大胜为何会夸朱景洪,难道此事与这位爷还有关系?

  一众文官心中疑惑,想要问又不方便发问,好在柳芳解决了他们的麻烦。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柳芳是新任西北总督,他有事情不明白当然要回答,于是朱咸铭说道:“卿有话直说吧!”

  “方才听陛下夸赞十三爷,莫非此番大胜乃是王爷指挥?”

  眼看众人都望了过来,朱咸铭笑着说道:“振威中卫三千兵力,对上敌军六千一人,酣战胶着之时,老十三亲领侍卫出击,斩将夺旗大破敌阵地……”

  “这小子,横冲直撞连取八十七级,最终一枪捅死敌军万户,虎父无犬子啊!”

  这哪里是在夸儿子,这明显是在自夸嘛!

  在场朝臣们,都看出了皇帝陛下的自得,反应快的已经开始歌功颂德。

  “伏唯陛下英明神武,平日悉心教导栽培,方有十三爷大破敌虏之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话的人乃是户部侍郎苏文鉴,这厮虽然捅出了大篓子,但出于派系利益赵玉山还是保了他。

  苏文鉴知道自己地位不稳,所以才会第一个出来拍马屁,毕竟圣眷就是最大的保障。

  有了苏文鉴这舔狗带头,其他人不管心里何等想法,此时也只能跟着山呼万岁。

  这就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结果,无论各派系利益纠葛如何,在皇帝面前只能俯首称臣。

  此时朱咸铭很是受用,然而他手里的奏报还没看完,示意众人起身后他又接着看了起来。

  后面就是朱景洪的最新安排,他已将军队分成两个部分,相互之间交替掩护撤退。

  这让朱咸铭很是不满,可他也没有当众发作,因为他也知道后撤是最稳妥的法子,至少能保住有生力量。

  战报看完,里面附有一份朱景洪的信,里面讲的是朱景洪的战略。

  完全将骑兵撤回,而后以骑兵撑起远程防御,协助步兵直往哈密城插去。

  关于这一战略,此前朱景洪就提过,只不过被宁焕祥否掉了,但朱咸铭对其内容知情,而且还仔细的思索过。

  如今朱景洪旧事重提,也让朱咸铭多想了一些。

  “好了……五军都督府的人留下,其他人都退朝吧!”

  见皇帝看完奏报神色变得凝重,一众朝臣就知道又有事了,让武将留下肯定是有关战局的事要议。

  于是文官们识趣退下,武将们则留下继续议事。

  且说众人出殿之后,一部分人三三两两离开,但多数人则分成了两队,分别以赵玉山和陈锦昀为首。

  众人各自说着事,一起朝着远处走了去,相互之间商议着事情。

  “见过阁老,见过诸位大人!”来人是集贤馆学士之一。

  赵玉山等点头应了一句,便要与众人一起离去。

  谁知那人却低声唤道:“苏大人……”

  这里姓苏的也就苏文鉴一人,听到这话他便停下回头,便见此人果真盯着自己。

  “苏大人,烦请借一步说话!”

  苏文鉴知道此人是朱景渊的人,此番来找自己必定是有事,于是他便向赵玉山告了辞。

  看着苏文鉴离去,赵玉山表面淡定,心中则是无比恼怒。

  自家提拔的学生和睿王搅一起,参与进了夺嫡这些破事,这无疑是自寻麻烦。

  此人留不得了,否则必坏我大事……赵玉山暗暗盘算。

  再说另一头,苏文鉴跟着那学士来到角落,随后便问了此人所为何事。

  “苏大人,襄王行事向来莽撞,如今执掌西北大权,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把朱景洪批判了一番,便听这学士接着说道:“所以卑职此番前来,是想请大人一道上奏,请陛下以西北安危为重……”

  此人来意苏文鉴是听明白了,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弹劾朱景洪。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眼下西北万事不明,贸然上奏万一言错,岂不闹出笑话……”

  苏文鉴出言搪塞,他亲眼看到皇帝何等高兴,此刻自然不会去找不痛快,哪怕这很可能是睿王的意思。

  “苏大人……”

  “我说张学士,我衙门里还有些事,阁老亲自吩咐的,不敢耽搁……我就先走了!”

  “过几天,待事情明晰,我再去集贤馆与你商讨!”

  “苏大人……”

  “告辞,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