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 第八十一章 人字辈(一)

  雒阳

  城外

  太学

  太学生们如同往常一般,在学习过后,便互相辩经,时不时也讨论时政。

  苏休在太学已经待了六年了,却迟迟没能等到朝廷的调令。

  他一直在等,等朝廷把他调去地方当官,起码在雒阳当个芝麻小官也好。

  但是调令一直不来。

  偏偏郑众蔡伦又不收贿赂,想塞钱走后门也走不了。

  于是,他只好一直待在太学里混日子。

  皇帝刘肇掌权后,苏家的苦日子就开始了。

  土地兼并的速度比窦宪时期更慢了,还没法通过送贿赂来升官。

  “民不聊生啊!”

  苏休经常在私底下感叹如今的世道,这个不让他走后门的世道,实在是民不聊生。

  “遥想十多年前,窦大将军掌权时期,我苏家竟然同时出现了两个太守,那种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景象犹在眼前,现如今,短短十多年后,我苏家竟然一个太守都没有,最高的官也才只是一个县令。”

  当苏休还在胡思乱想时,师长袁京路过,打断了他的思考。

  “子寂,想什么呢?”

  突然的一句话,让苏休一个冷颤。

  当他看到是《孟氏易》的讲师袁京时,立马对其恭敬行礼道:“见过师长。”

  子寂,是苏休的表字。

  他不是袁京的门生,只是在太学听袁京的课,所以没资格称呼袁京为老师,只能尊称师长。

  因为苏休在太学待的时间太久了,所以很多太学生都认识他。

  “他们都在辩论经学,你不去?”袁京问道。

  “弟子愚钝,听不懂他们说的那些,参与不了。”苏休没兴趣辩经。

  “是不懂,还是不愿?”袁京又问。

  “额……”苏休不知如何回答。

  袁京看向苏休,最后说道:“非是不懂,恐怕是你的心思都在外边,只想着做官了吧。”

  “弟子惭愧。”苏休无比羞愧。

  “你来太学多久了?”袁京摇摇头。

  “六年。”

  “已经六年了啊,倒也难怪。”

  “你是举孝廉进来的吧?”

  “是的。”

  “嗯……也罢,既然你的心思不在太学,我便向太学令请求,把你调出太学吧。”

  听到袁京的这番话,苏休欣喜若狂,总算可以离开这里了。

  但他表面上还是惶恐:“弟子愚钝,还想再多学几年。”

  袁京没再多说,他只是继续讲授《孟氏易》

  那些正在辩经的太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认真听讲。

  而苏休已经放飞自我,幻想着做官以后的潇洒生活。

  下课后,众太学生又开始辩经,还有一些则是在讨论时政。

  “如今我大汉,其内,明君在位,贤臣治国,百姓安居乐业,其外,匈奴远遁,乌桓臣服,鲜卑叩首,西域安定。”

  “这样的盛世,从古至今也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上古的成康之治了吧。”

  成康之治,指的是周朝的周成王周康王时期。

  这些年,北匈奴龟缩在西部苟延残喘,越来越多北匈奴部落脱离匈奴单于,带着自己的部众向西流浪,也就是匈奴西迁。

  南匈奴是大汉忠心的狗。

  乌桓称臣纳贡。

  鲜卑各部中,漠南的诸多鲜卑部落也被大汉纳入鲜卑都护府的统治。

  鲜卑都护府,范围是漠南草原。

  而在漠北草原,是各自为战的鲜卑诸部,他们互相厮杀,争夺匈奴人留下来的权力真空。

  西部的羌人叛乱也被镇压,汉军还反攻到了羌人的大本营西海(青海湖),强行占领了西海,并且设立西海郡。

  这位自豪的太学生,实在想不到大汉有衰落的可能性。

  内部如此国泰民安,外部的敌人要么被打跑,要么俯首称臣。

  没有内忧,也没有外患。

  大汉,万万年啊!

  “几千年来,从黄帝开始,历史不断演变,而今天,我们的历史终于结束了,从今以后的万万年,我们再也没有了内忧外患,这样的盛世,将永远持续。”

  这个太学生,是弘农杨氏的子弟。

  “是啊,我等能够生活在这样的盛世,那是何等的荣幸,何等的荣耀。”一旁的苏休也过来凑热闹。

  辩经,他不喜欢,但是聊八卦,他就喜欢了。

  “原来是苏学长,快坐快坐。”

  这位杨家子弟连忙指着旁边的一个草席,对苏休很是礼貌。

  苏休在太学待的时间太长了,很多人都知道太学有他这么一个愚钝的学长。

  众人畅聊之际,有人聊到了班超。

  “班定远击破大月氏国(贵霜帝国)七万大军,威震西域,真乃我华夏英雄!”

  这说的是十年前,大月氏人入侵西域,被班超击败的事。

  其实倒也没七万这么夸张,很多都是西域叛军和一些小国仆从军以及北匈奴人凑数的,大月氏国实际入侵西域的兵力也就一两万。

  当时大月氏人趁着西域叛乱,于是联合西域叛军以及一直想要报仇的北匈奴,入侵了西域都护府,各方势力联合起来有七万之众,却还是被班超击败了。

  苏休也趁着这个机会,吹嘘自己的叔叔苏琥曾经是班超的军司马。

  “想当年,我二叔曾是班将军的军司马,跟随班将军远征西域,在鄯善国擒杀了北匈奴使者,在疏勒城解救了耿将军。”

  听到苏休的吹嘘,众人也好奇,凑过来打听苏休二叔的事迹。

  随着苏休绘声绘色地讲述苏琥年轻时在战场上的种种功绩,一众太学生也敬佩道:“苏学长的二叔果然也是当世英雄!”

  “我在史料中看到过一段话,说是我世祖光武帝在消灭辽国时,辽国女大司马被册封为归顺侯,她好像也是辽东人,而且也姓苏,是你们苏家的先祖吗?”

  弘农杨氏的那位杨家子弟问道。

  苏家虽然在辽东赫赫有名,但在整个天下,名气不算大,所以这些中原士子不了解苏家也正常。

  “正是我苏家先祖,还是我的太姑。”苏休点点头,很是骄傲。

  其实辽国的正式国号是“汉”,不过大汉的史书是不可能称呼其他割据政权为“汉”的,所以只能蔑称其为辽国。

  就跟蜀汉的正式国号是“汉”,但是魏国不可能承认蜀汉是正统,不可能称呼蜀汉割据政权为“汉”,所以要称呼为蜀国。

  随后,苏休又开始炫耀太姑苏清的功绩,比如协助光武帝刘秀消灭了辽国,镇守乐浪郡,多次镇压了当地蛮夷土著的叛乱,还加强了乐浪郡的汉化程度。

  “我苏家也是大汉开国功臣,只恨我苏休无能,辜负了先祖。”

  苏休垂头丧气。

  “学长莫要如此。”一众太学生安慰着苏休。

  “没想到一个女子,竟然能有如此成就。”杨家士子对苏清很感兴趣,他决定有机会去一趟辽东,深入了解这位几十年前的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