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阳光炽热,战鼓雷动,折御卿率领大军再次攻破岚州,城内杀声震天。他手持长枪,如入无人之境,直取宪州刺史霍翊首级。那霍翊也是个英勇之将,但怎奈折御卿勇猛无比,只几个回合,便被一枪刺于马下。
随后,折御卿又率军擒获了夔州节度使马延忠等七人,将他们五花大绑,押解到军前。他望着这些俘虏,眼中闪过一丝冷峻的光芒,仿佛在告诉他们,这就是与朝廷为敌的下场。
庚午日,赵元昭御驾亲征,终于到达太原。他驻跸于汾水以东,望着那坚固的城墙和城内熊熊燃烧的战火,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知道,这场战斗已经持续了太久,是时候结束它了。
辛未日,赵元昭亲临城墙四面,视察营垒和攻城器具。他身着龙袍,头戴皇冠,神情威严而庄重。他仔细查看每一处营垒,每一件攻城器具,仿佛在评估着它们的威力。
在视察的过程中,赵元昭还不忘慰劳各位将领。他走到将士们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伤亡情况和战斗进展。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仿佛能够驱散将士们心中的疲惫和恐惧。
随后,赵元昭亲手写下诏书,晓谕北汉主刘继元。他提笔蘸墨,挥洒自如,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的威严和决心。诏书写完后,他命人将诏书传到城下,希望刘继元能够迷途知返,投降朝廷。
然而,城下的守城人却不敢接受这份诏书。他们望着那高高的城墙和城墙上威严的皇上,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犹豫。他们知道,一旦接受这份诏书,就意味着他们要为北汉的灭亡承担责任。因此,他们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将诏书退了回去。
壬申日深夜,月黑风高,战鼓雷动,太原城西的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此时,夜漏未尽,赵元昭却已亲临前线,他身着龙袍,神情肃穆,目光如炬,亲自督战。
“将士们,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赵元昭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回荡。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与决心,仿佛能够鼓舞每一位将士的士气。
在赵元昭的督促下,各位将领更是奋勇当先,率领士兵们一次次地向城墙发起冲锋。然而,城墙之上,北汉的守军也是勇猛无比,他们手持弓箭,不断地向城下的将士们射去。
就在这时,一位天武军校挺身而出,他便是荆嗣。荆嗣身着铁甲,手持长枪,眼神坚定而果敢。他率领着一队士兵,如同猛虎下山般,向着城墙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在激烈的战斗中,荆嗣身先士卒,他亲手杀了数名敌人,为大军打开了胜利之门。然而,在战斗中,他也身受重伤,脚上中了双箭,手中握着盾牌,掉了两颗牙齿。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守在城墙上,与敌人浴血奋战。
赵元昭在城下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与感动。他急忙命人将荆嗣召下城来,亲自为他披上锦袍,系上银带。赵元昭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荆嗣的嘉奖,更是对所有奋勇杀敌的将士们的鼓励与肯定。
“好样的,荆嗣!你是朕的骄傲,也是大赵的骄傲!”赵元昭拍着荆嗣的肩膀,声音中充满了赞赏与激励。
荆嗣跪在地上,双手接过赵元昭赐给的锦袍银带,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他深知,这是皇上对他的信任与重托,更是他日后为朝廷效力的动力与责任。
“谢陛下隆恩!臣定当肝脑涂地,为朝廷尽忠职守!”荆嗣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愿意为朝廷付出一切。
这一夜,太原城西的战场上,因为荆嗣的英勇表现,大军的士气更加高昂。
在此之前,赵元昭突发奇想,欲观各军勇士之武艺,便亲自挑选了数百名勇士。这些勇士皆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之辈,赵元昭命人教他们剑舞。
那剑舞非同小可,需将剑掷向空中,再跃起身子左右接住,动作之惊险,令人瞠目结舌。那些勇士们经过数日的苦练,终于将这剑舞练得炉火纯青。每当他们舞剑之时,只见剑光闪闪,人影绰绰,宛如游龙惊鸿,令人叹为观止。
赵元昭见后,龙颜大悦,称赞不已。他心想,若是能让这剑舞在宴会上展示,定能震惊四座,彰显大赵之威。
恰逢契丹派遣使者前来进贡,皇上便赐宴于便殿,宴请契丹使者。宴会上,皇上命人将那些勇士们唤来,让他们展示剑舞。
只见那些勇士们坦露上身,击鼓喧哗,气势如虹。他们手持长剑,随着鼓点起舞,剑光如电,刀影如风,看得人眼花缭乱。他们时而跃起,时而俯身,动作流畅而精准,仿佛每一个动作都经过千锤百炼。
那剑舞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只见一把把长剑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然后稳稳地落入勇士们的手中。他们的身手之敏捷,技艺之高超,令人惊叹不已。
契丹使者见状,惊得目瞪口呆,不敢正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惊险刺激的剑舞,心中对大赵的勇士们充满了敬畏。
自此以后,每当赵元昭巡城之时,必定会让那些舞剑士在前面引导。他们身着华丽的战甲,手持长剑,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他们各自展示技艺,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惊叹不已。
而北汉人登上城墙,望见这壮观的剑舞,吓得破了胆。他们深知,大赵的勇士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勇猛无比,若是与他们交战,定是凶多吉少。因此,他们心中对大赵更加敬畏,不敢轻易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