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了将在三韩实施的策略,曹铄下达了向辽东进军的命令。m.。
海军早就在郭祖的率领下赶往釜山。
跟随曹铄向辽东进发的是吕布和陈到带来的两万常备军。
辽东坐落于北方。
袁家还没有被攻破之前,公孙度盘踞此处。
虽然名为被幽州统辖,可辽东却从来不理会幽州送来的政令,俨然是个独立于各地之外的小小王国。
由于辽东位于苦寒之地,而且当年豪雄之间相互争斗,他们居然被晾在一旁无人问津,以至于安稳了许多年。
曹铄大军赶往辽东,很快公孙康就得到了消息。
听说曹军正往辽东进发,公孙康有些紧张的向公孙恭问道:“曹子熔率军赶往辽东,他究竟想做什么?”
“长兄疑惑的事情我也没能想明白。”公孙恭回道:“难道曹子熔要班师返回寿春,只是从辽东经过?”
“你觉得有这个可能?”公孙康问道。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公孙恭说道:“夺取三韩,据说他把海军口岸安置在了沿海。海军不会返回,他也就只能从陆路回归。”
“万一他不是单纯的返回寿春,我们该怎么办?”公孙康又问道。
“辽东早已宣誓效忠曹家。”公孙恭说道:“曹子熔是曹家长公子,他来到这里,我们毫无表示很可能会把他激怒。然而长兄要是去见他,万一被他扣留……”
“我不去见他,难不成你去?”公孙康问道。
“辽东可以没有我,却不能没有长兄。”公孙恭说道:“我愿前去迎接曹子熔,探一探他的口风。”
“曹子熔来到辽东,我不敢与他相见,却让你去。”公孙康说道:“恐怕会被他耻笑。”
“长兄难道没听说过曹子熔的秉性?”公孙恭问道。
“他是什么秉性?”完全不了解曹铄,公孙康反问了一句。
“要是有心攻打辽东,无论长兄怎么做,他都能找到理由。”公孙恭说道:“假如他只是过路,即使长兄失了礼数,他也不会放在心上。曹子熔就是这么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和他打交道还是得谨慎些。”
“你去见他,打算带多少人手?”公孙康问道。
“只带两名随从。”公孙恭回道。
“两名随从?”公孙康愕然说道:“万万使不得,还是多带一些人手,以免生变……”
“我是去曹子熔军中。”公孙恭说道:“假如生变,即使带去百人千人,也没有任何作用。要是他无心对付辽东,我一个人前往,也不会怎样。”
上前握着公孙恭的双手,公孙康语调凝重的说道:“这次去见他,你可得千万小心!”
“兄长放心。”公孙恭说道:“曹子熔是曹家长公子,为了名誉,他也绝不会对我怎样。无论打与不打,我多半都能回来。”
公孙恭虽然这么说了,可公孙康还是不太放心。
牵着他的双手,公孙康说道:“我觉得还是稳妥些好。”
“兄长打算怎么做?”公孙恭问道。
“要不……”公孙康迟疑着说道:“我安排一些人手暗中埋伏,倘若曹子熔企图对你不利,就上前把你给抢回来……”
“兄长好意我心领了。”公孙恭笑了一下说道:“曹子熔身边人才济济,攻打三韩才用了多少时日?想从他手中抢人,兄长得安排多少人手?万一我才见到他,暗中埋伏的人就被他麾下人马发现,辽东可是要迎来灭顶之灾。”
“实在不行换个别人去。”公孙家两兄弟自小感情笃厚,还不清楚曹铄来到辽东的意图,公孙康怎么放心让兄弟去冒险,他对公孙恭说道:“我们辽东也不是没人……”
“曹子熔可是曹家世子。”公孙恭说道:“他如今又做了五州王和大汉大将军,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轻慢了他。”
“并不是我要轻慢他。”公孙康说道:“只是你一人前去,实在有些冒险……”
“如今天下以曹家为尊。”公孙恭说道:“曹家坐拥数十万大军,先前又攻破了辽东。西凉马家早已投效曹家,江东孙家如今只是占着交州一隅。只有刘备进入益州,凭借蜀道天险还有苟延残喘的可能。在这些豪雄面前,我们辽东又算什么?辽东可用兵马不过一万,而曹子熔这次前来,可是带着两万精锐。长兄担心我能理解,可我要是不去,辽东可就真的完了!”
“你镇守辽东,我去!”公孙康想了一下说道:“我是辽东太守,去见曹子熔更加合适。”
“绝对不可以。”公孙恭连忙说道:“一旦曹子熔对我不利,长兄可以号令辽东与他反目。虽然明知必败,可我们也不能拱手把辽东送给别人。我要是留在这里,长兄一旦被制,我可没有能耐号令三军,毕竟辽东臣僚承认的是长兄,而不是我。”
公孙恭的一番话把公孙康说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抽出被公孙康牵着的手,公孙恭躬身一礼:“兄长,我先告辞,还请密切留意曹子熔动向。”
“万事小心!”公孙恭即将去见曹铄,公孙康再次提醒了一句。
辽东公孙家,兄弟俩商量着怎么应对曹铄的到来。
曹铄此时已经率领大军进入辽东境内。
他向走在一旁的郭嘉问道:“我们已经进了辽东,奉孝认为接下来该怎么做才合适?”
“辽东公孙家兵微将寡,并不是公子对手。”郭嘉说道:“他们必定会派人前来和公子会面。”
“奉孝的意思是公孙康会来?”曹铄问道。
“不清楚公子意图,公孙康应该会找借口不来。”郭嘉说道:“我觉着来的多半会是公孙恭。”
“他不来最好。”曹铄笑道:“反正我这次来辽东是要灭了他们,并没打算和他们交好。公孙康避而不见,我恰好有理由向他发难。”
“公孙恭来见公子,可见辽东对公子来到十分重视。”郭嘉说道:“就怕公子到时找不到借口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