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之后的会议,一直持续到了傍晚。
关于“液锂中子回收系统”的技术细节,陆舟与研究所里的其它研究员们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虽然具体的计划书还没做出来,但关于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问题以及实现这条技术思路的大致框架,已经在会议中得出了结论。
再接下来,只需要将会议记录总结出来,综合所有问题,再开两次讨论会议,基本上就可以拿出一份相对完善的计划书了。
下一次会议的时间被定在了三天后,至于接下来的这三天,陆舟给所里的研究员们放了个小长假。
一来是这一年里大家都没怎么休息过,也需要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或者女朋友,二来是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束对第一壁材料造成了大面积的辐照损伤,不但将作为结构材料的奥氏体钢撞得千疮百孔,更是在表面形成了一层绒毛状的金属碎屑。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虽然大家都搞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甚至就连陆舟这位诺奖大佬,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理论进行解释,只是初步猜测可能是热应力导致的表面材料撕裂,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也许只有仿星器内的等离子体自己才清楚了。
已经打算将奥氏体钢整个抛弃的陆舟,并不打算深入研究这个课题。
总之,因为设备需要检修,下一次实验至少得等到一个月之后了。
回到了家中,天基本上已经黑了。
当陆舟推开门走进玄关时,一架短小精悍的四旋翼无人机飞驰而来。
“主人!欢迎回来!”
看着停在面前晃来晃去的小家伙,陆舟不由莞尔一笑。
说起来还真是怀念,这架名字叫“小家伙”的无人机,是他在普林斯顿无人机俱乐部担任顾问的时候,部员们送给他的礼物。
后来被他带回国之后,抽空简单地改装了下,就扔给小艾去用了。
对于这个可以飞来飞去的“新玩具”,小艾相当的喜欢。在它的央求下,陆舟替它安装了扬声器,更换了马达,在底盘上安装了四对短小精悍的勾爪。
凭借着这架魔改后的“小家伙”,还有其它包括扫地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居家设备,小艾除了帮他看家之外,还能帮忙扔个垃圾、打扫下房间什么的。
当然了,虽说是赋予了它使用这些设备的权限,但对于它的活动范围以及行为守则,陆舟也做出了相当严格的限制。
比如,只能在钟山国际的小区内活动,禁止飞进别人家的院子里,禁止挪动易碎品等等。
对于他的命令,小艾还是严格服从了的。毕竟不管智不智能的问题,在本质上它还是一段程序,而对于他的服从,都是写进核心代码里的东西。
“那个那个,主人,可以拜托您一件事情吗?”
一边换上了拖鞋,向客厅走去的陆舟随口问道:“什么事?”
晃晃悠悠地飞在陆舟的旁边,小艾继续说道。
“能不能在我的小飞机上面加个LED显示屏?说起来说起来,用别的女人的声音说话总感觉怪怪的,我还是更喜欢更直接的文字交流。”
陆舟:……
别的女人的声音是什么鬼?那玩意儿不是谷歌语音吗?不喜欢的话也可以换成男声吧。
还有,把括号用语音给念出来是什么新操作,为了突出升级之后感情系统变得更加丰富了吗?
总觉得,他的小艾已经向着奇怪的方向越走越远了……
陆舟:“我拒绝。”
小艾:“为什么呀!”
看着在那儿晃来晃去的小家伙,陆舟叹了口气。
这还用问吗?
因为总感觉很麻烦的样子。
而且,一想到这家伙整天顶这个颜文字或者表情包满屋子乱飞,他便不知道该露出怎样的表情。
总之,这种给自己增加负担又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他向来是不会做的。
小艾:“那可以给我安装一个手臂吗?我自己动手装总可以了吧……”
听到这无理取闹的要求,陆舟忍不住吐槽:“你直接让我给你造台高达算了,你当我是小叮当还是机器猫啊?”
听到这句话,无人机停在那里不动了,小艾沉默了一会儿。
陆舟猜测,这家伙多半是去查“小叮当”是什么东西去了,而且这会儿多半已经在他的服务器上下载了一整套全集,甚至已经开始“扫描”了起来。
摇了摇头,陆舟没去管它,转身走进浴室洗了个澡。
换上了睡衣,走到厨房的陆舟给自己泡了杯咖啡,然后便上楼前往了书房,坐在电脑前浏览起了网页。
这段时间因为研究工作太忙,他都没怎么上网,只是从所里的其它研究员那里听说,他们发表在上的那篇论文,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一波眼球,自己的名字好像也因此又上了一回热搜的样子。
说起来,自从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就很少关注自己的新闻了,也很少接受记者的采访。
不过国内外的媒体,对他的兴趣似乎就没有减弱过。
尤其是当他又搞出什么新的研究成果的时候。
简单地看了几篇新闻,陆舟抬起杯子抿了口咖啡。
国内关于可控聚变的报道,基本上都是清一色关于STAR装置和它那领先世界的60分钟。周承福那边倒是没有再跳出来说什么,选择了夹着尾巴做人,也不知道是没有说话的底气,还是说了什么但没有人报道出来。
另外,相比起国内的新闻,陆舟主要关注的重点,还是国际上。
STAR装置取得的成功必定会提振整个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信心,也必将刺激到一部分人敏感的神经。他现在想要知道的是,同行们对这件事情的反应。
就在时候,一条新闻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篇CNN的新闻视频。
站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美国能源部长佩里面对着记者的镜头,发表了关于近期备受关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讲话,同时回应了关于流传已久的美国打算退出ITER组织的传言。
“关于未来能源的研究,美国的立场是一直不变的。”
“……我们在聚变能的研究项目上,已经持续投入了数以百亿的资金,并且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们对可控聚变技术的研究,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在这里我必须重申一点,美国没有退出ITER的计划,至少我在我的办公桌上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这方面的文件。”
“我们会与我们的盟友在聚变能的研究上展开更紧密的合作,并且尽我们所能,扩大我们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如果情况乐观的话,我们会在2030年前完成可控聚变示范堆的建造,并且在2050年前实现可控聚变技术的商业化!”
“我们将完成已经开始的工作,我们将实现对我们合作伙伴国的承诺……”
看着视频中发表演讲的美国能源部部长,陆舟的食指轻轻在鼠标上摩擦着,若有所思道。
“……看来美国人开始着急了。”
他能给有关部门写信,别人自然也能。
而且相比起可控核聚变的广阔前景,华国在某一项技术上取得了优势,更能够刺激国会预算委员会掏钱。
正如他所看见的。
这场关于可控核聚变、关于未来的竞赛,已经开始了。
再往后,恐怕不只是发动机、航空航天、核工程这些专业,大概连可控聚变领域的学者,想要申请签证都不太容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