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美酒,一番长谈,陈世里感觉和赵大爷聊天还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情。
老人经历的事情多,自然故事也多,对于陈世里来讲那些故事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现代人很难彻身感受到故事里的那些喜怒哀乐,有的只是对历史的敬重,对过往的联想。
赵卫国也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虽然有些贪杯,却也克制住了,小酌一下品品滋味就行,都这么大的岁数了,喝多了就太丢人了。
送走了陈世里,赵卫国心里也轻松了不少,如今的陈世里已经长大了,也不再是那个喜欢调皮捣蛋,每天闷在屋子里看书的小孩子了。
果然多读书是件好事,可惜自己没有那个福分,直到现在认的字也不多,但这也不重要了,如今眼睛也看不清东西,更别说那些书本上的字了。
内心感叹了一番,赵卫国便起身进了里屋,老伴一个人一直在忙着给自己做双布鞋,自己怎么可能不去陪老伴唠唠嗑。
岁月不饶人,赵卫国明显感觉出自己老了,不管是遛弯还是搬些重的东西,都异常的吃力。
以前一百多斤的麻袋赵卫国扛起来就能走,如今十几斤的面粉拎着都有些力不从心。
以后看看实在不行就去养老院算了,现在的政策好了,到时候把房子一卖,两个人也去享享清福。
虽说养老院里吃穿不愁,其实也是一座监牢,不管做什么都会有限制,一般村里的老人都不愿去那里,只是有时候实在是没的选择罢了。
“老头子,你这不去出去遛弯,在这陪我多无聊,和老张头,老李头去唠唠嗑去多好。”
赵大妈把针在头发上抹了两下,这才对准了用锥子钻出来的洞按了进去。
由于鞋底很厚,针钻过去很费劲,赵大妈便用食指上戴着的顶指用力顶了一下,针才顺利地穿了过去。
赵大爷从一旁的桌子上给老伴倒了杯水,这才脱鞋也坐在了炕上。
“天天一块有什么可聊的,他们俩总是下棋,我指点他们还总说我,不去,不去,哪里在炕头听评书自在。”
赵卫国倚在被子上,把旁边的大收音机拿了过来,开始播放起了单田芳的评书。
赵大妈知道老伴这是怕自己一个人在家闷得慌,所以才说不想出去。
农村的老人也没有什么娱乐消遣的事情,家里虽然也有电视但那终究是个死物,习惯了和人沟通的老人们对电视剧什么的也没什么兴趣,偶尔晚上解闷看看还行,要是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一天到晚坐在那追剧,还真的坐不住。
收音机反而是老人们最常用的电子设备,里面不光有评书,还有相声和歌曲等等。
虽然看不到人,但是不管走到哪拿出来就能听,很是方便。
赵卫国的收音机已经很旧了,收音机很大,比一块盖房用的红砖还要大,里面一次要放四个一号电池,虽然很是费电,但赵卫国却一直不舍得换掉这个收音机。
想想当初自己成家的时候,哪有钱买什么家用电器,赵卫国的家又不在本地,买了小院后确实没有什么钱了,那会黑白电视都是个稀罕物,思来想去还是买个收音机,至少家里也算是有个家电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陪伴,赵卫国对这个老收音机也有了感情,平日里用的时候也很是小心,毕竟是经常听的东西,即使再小心也会难免有些磕磕碰碰。
抚摸着已经包浆的收音机,几个角的位置都被胶带缠绕着,以前用的是缠电线的黑色布胶带,时间长了就变成黑乎乎的显得很脏,陈世里劝说了好几次,这才给老收音机重新换了件“衣服”。
随着收音机里传来了单田芳的声音,老两口都没再说话。
赵卫国靠在被子上眯着眼睛,沉浸在那些快意恩仇的故事当中,让赵卫国不由得就想到了以前的自己。
狭路相逢勇者胜,每一场战争靠的不是武器先进取得的胜利,而是靠小米加步枪和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列强拼命,只要信仰足够坚定,对方不管是谁都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看着老伴脸上露出的笑意,赵大妈也不由得笑了,又把针在头发上抹了几下,继续纳起了鞋底。
陈世里并没有直接回家,刚刚喝了两小杯酒,此时精神上有些小兴奋,于是陈世里决定去村里走走。
由于陈世里一直住在山脚下的小院里,说真的对村里并不是很熟悉。
路过以前上幼儿园的地方,如今已经拆除了,不知道被谁买下来现在已经盖起了二层的小洋房。
说是幼儿园其实就是以前生产队废弃的一个院子,五间旧瓦房便是一群孩子上课的地方了,那时的教学条件真的很差,农村嘛,能有自己的幼儿园已经很不错了。
幼儿园的前面是一个小广场,以前村里开会,放电影或是马戏和杂耍表演等等都会在这个小广场内举行。
小孩子对马戏表演最感兴趣了,每当有表演的时候,村里的大人们便会带着小孩一起来观看,那会都是大队出钱,让村民们观看,确实给很多人的童年留下来不少美好的回忆。
随着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也对那些老套的表演也没了兴趣,渐渐地这些也都成为了回忆。
如今小广场上已经盖了不少的房子,周围很多生产队以前遗留下来的厂房等等,都被个人买下了,变成了一座座高墙林立的院子,从此深藏“功与名”。
时代的洪流总是在一往无前,网络的发展让闭塞的村子也开拓了眼界,随之而来的便是一些列与时俱进的革新。
陈世里记得小时候家家都是夜不闭户,那时家里养的小狗也都十分地温顺,没有狗绳的束缚,一到晚上这些小家伙们便会一起组团去“巡街”。
如今家家户户高墙林立,即使白天在家也是大门紧闭,仿佛一个个独立的小世界一般,少了些许的乡情。
懂得的东西多了,心思也就缜密了起来,看待事物总会用审视的目光去看待,其实这样也没有错,时代变了,思想肯定也要跟着改变。
没有过多地停留,陈世里便继续朝前走去。
出了村子一路向东,陈世里来到了上小学的地方,学校的面积不小,教室也是一座三层高的楼房,校园里有校职工宿舍,教学楼后面还有一个小操场,陈世里的小学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在那个年代农村能用三层高的楼房作为教学楼还是很少见的,不管是谁出资建的,至少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便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如今的学校大门紧闭,门口的牌匾也更换成了一家企业的名字。
由于这几年农村人进城买房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学校根本就招不满学生,现在从幼儿园到中学已经集体都搬到镇上了,可这却让没去城里的家长们犯了愁,每天接送孩子也是一个问题。
夫妻俩在城里除了生活还要还房贷,根本就照顾不过来孩子,更别提接老人过来一起住了,很多家庭都是爷孙两代人生活在农村,这也使得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
大家也是盼着再拼个十年或是二十年,到时候孩子大了,一切也都会好起来的。
陈世里能够体会老人们带孩子的辛苦,毕竟自己就是爷爷陈悟道带大的,自己小时候别提都淘气了,现在想想都觉得那么小的自己,怎么能想出那么多的鬼点子。
物是人非,陈世里也没有进去看看,只是站在门口和看门的大爷聊了两句便走了。
大爷也是村里的老人,虽然不认识陈世里,但一提到陈悟道立马就熟络了起来。
陈世里知道爷爷很有名气,但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年龄的粉丝,要是自己有爷爷的本事就好了,到时候傍上几条大腿,帮助自己完成计划还不是很轻松的事情。
占卜看风水在普通人眼里就是封建迷信,然而有了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反而都信这些,也不知道谁对谁错,正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还是看个人的想法了。
华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一部分可能是封建社会为了统治底层人们编织的谎言,但那些达官贵人们都深信不疑的东西也许自有其道理也说不定。
想到那出土的道德经居然和市面上大家看的不一样,也就不难理解,有些东西只能一部分人享用,而大多数人是不能明晓其中的道理的,不然大家的思想阶层一样,又有谁甘心做其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想了想陈世里还是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傍大腿虽然是件好事,但终究会受制于人,即使自己有些利用价值,但价值这东西也是相对的。
与虎谋皮的下场不言而论,自己不能操之过急,到时候惹来无妄之灾就不值当了。
上山路上的积雪早就化了,听说这几年冬天都没怎么下过雪了,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显然这不是件好事,但这气候变化又不是人力所能够阻止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当下的环境。
一想到明天又要上班了,陈世里不由得哑然一笑,看来又要去养老了,不过要想想办法让郑柏林教自己点真东西,不然每天这么耗着,陈世里心里确实很是着急。